首页 > 技术资源文章分类 > 技术问题F&Q > 抗体选择指南:从基础到精通的科学决策

抗体选择指南:从基础到精通的科学决策
发布时间:2025-04-27

 

一、抗体选择的核心要素

  1. 实验类型与应用验证

    • 实验类型:不同实验对抗体特性要求不同。例如,WB需要识别线性表位(变性蛋白)的抗体,而IF/IHC需要识别天然构象的抗体。

    • 验证信息:优先选择说明书明确标注适用实验类型的抗体(如WB、IHC、IF)。未标注的抗体可能未经验证,需谨慎使用。

  2. 样本种属与交叉反应

    • 匹配种属:确保抗体反应种属(Reactivity)包含样本种属(如人、小鼠)。若未列出,可通过蛋白同源性(如NCBI BLAST)预测交叉反应,同源性>90%时可尝试。

    • 避免同源宿主:若样本为小鼠,一抗应避免选择小鼠或大鼠来源(如兔源抗体更优),以减少二抗与内源性IgG的交叉反应。

  3. 抗体宿主与二抗匹配

    • 一抗宿主:根据样本选择不同种属的一抗宿主(如兔、山羊),确保二抗可特异性识别一抗的Fc段。

    • 二抗选择:二抗需匹配一抗的宿主(如兔源一抗选抗兔二抗),并根据实验方法选择标记(HRP用于WB,荧光染料用于IF)。

  4. 抗体类型与特性

    • 单克隆 vs 多克隆:单抗特异性高但亲和力可能较低,多抗亲和力强但易产生背景。优先选择已验证的单抗或高纯度多抗。

    • 免疫原设计:若检测蛋白片段或特定结构域,需选择针对该区域的抗体(如胞外域抗体用于流式检测活细胞表面蛋白)。


二、特殊实验场景的注意事项

  1. 免疫组化(IHC)

    • 样本处理:确认抗体是否适用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(FFPE)或冰冻切片。部分抗体需抗原修复步骤。

    • 品牌选择:如澳睿赛生物的IHC抗体兼容多种染色方法(酶染/荧光)。

  2. 多色实验与背景控制

    • 交叉吸附二抗:在含内源性IgG的样本(如脾脏)或多色实验中,使用预吸附二抗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。

    • Fab片段二抗:用于封闭内源性IgG或双染实验(单价片段避免交叉反应)。

  3. 稀有种属样本

    • 同源性分析:若样本种属(如猪、牛)无已验证抗体,需通过免疫原序列比对同源性,或联系厂家(如澳睿赛生物)进行序列分析。


三、抗体验证与优化策略

  1. 文献与说明书参考

    • 优先选择文献引用多或说明书提供清晰结果图的抗体。

    • 关注品牌“王牌产品线”。

  2. 免费样品测试

    • 部分品牌提供免费小样,可在购买前验证抗体适用性。

  3. 性价比与规格选择

    • 计算单次使用成本(如抗体稀释比例与总使用次数),优先选择小包装以降低浪费。


四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
问题 解决方案
抗体背景信号高 使用预吸附二抗;优化封闭条件(如5% BSA封闭)。
WB条带位置不符预期 忽略说明书分子量,参考数据库确定蛋白实际大小;保留全泳道检测。
抗体不适用于新实验类型 结合抗原表位特性(线性/构象)判断可行性;尝试优化实验条件。

五、保存与使用建议

  • 保存条件:长期保存于-20°C,避免反复冻融(推荐分装);含甘油抗体可-20°C保存。

  • 稀释与孵育:按说明书推荐浓度梯度优化,避免过量抗体导致高背景。